bubble_chart 類別 郄穴。
bubble_chart 釋名
陰,指手少陰心經;郄,孔隙。穴屬手少陰心經郄穴,故名。
bubble_chart 位置
陰郄穴位 (改編自《經絡與穴道》)
在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5分,尺側屈腕肌肌腱橈側凹陷處。當神門上5分。
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在掌後脈中,去腕五分」;《循經考穴編》:「在兌骨大筋下陰分間,陰郄在筋上,陽谷在筋下」。 bubble_chart 解剖
肌肉:尺側腕屈肌腱與指屈淺肌之間,深層為指屈深肌。神經: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側為尺神經。血管:尺動脈。 bubble_chart 操作
直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1~3壯,艾條溫灸3~5分鐘。
bubble_chart 功效
清心火,潛虛陽,安神志,固表分。
古典:頭痛,眩暈,心痛,驚悸,洒淅惡寒,鼻衄,吐血,喉痺,盜汗,小兒骨蒸,失音不能言,霍亂,胸中滿,寒嗽。現代:神經衰弱,肺結核。 bubble_chart 配穴
心痛、煩滿舌強:陰郄、中衝。多驚:陰郄、間使、二間、厲兌。盜汗:陰郄、後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