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螳螂刀”这么厉害,
有一些昆虫想了下,
哎呀,这个“螳螂刀”很棒呀,
我们也可以来一对!
螳水蝇
来源:Werner Eigelsreiter
这只虫简直是螳螂和苍蝇的结合体,
看着很神奇!
不过,它和螳螂没什么亲缘关系,
实打实的蝇类,它就是螳水蝇!
来源:见水印
和其他蝇类不同,
螳水蝇的前足是和螳螂极为相似的捕捉足。
来源:Malcolm Storey
螳水蝇生活在水边,虽然体较小,
但爱好吃肉,于是它的捕捉足就派上了用场,
用于捕食其他昆虫来满足自己作为吃货的追求!
来源:Ian Jacobs
来源:Katja Schulz
裸螳舞虻
来源:Juergen Peters
双翅目的另一类昆虫
——裸螳舞虻Chelifera sp.
个子非常小,仅仅4mm左右。
它的前足也进化出成“螳螂刀”来武装自己,
常常躲在草丛里捕食其他小型昆虫。
来源:Juergen Peters
螳蛉
来源:Pedro Rossi ( @pedro_r_agro )
看着这样一张昆虫半身照,
可以猜一下,它到底是谁!
说不定有人会猜是螳螂呢。
螳蛉这长相,真是像极了螳螂啊!
来源:见水印
螳蛉和草蛉、蚁蛉等是近亲,
跟螳螂没啥关系,
不过它的复眼、捕捉足都和螳螂很像。
来源:Dis da fi we (was Hickatee) (flickr)
螳蛉体型很小,但是捕捉猎物毫不含糊,
通常用和螳螂一样的捕捉足,
以捕捉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为食。
除此以外,
它进食以及清理身体的方式也和螳螂像极。
来源:Dis da fi we (was Hickatee) (flickr)
螳蝎蝽
来源:见水印
螳蝎蝽,你究竟是螳蛉、还是蝎子?
哦,NO,都不是!
它是蝽,蝎蝽科的昆虫。
顾名思义,螳蝎蝽也提着“螳螂刀”,
到处行走江湖。
来源:wikipedia
螳蝎蝽生活在水中,
它腹部末端有一根长长的管子,用来呼吸,
在水下时把长管伸出水面进行换气。
它也爱好吃肉啊,
进化出的捕捉足就是为了吃点好吃的,
什么小鱼、小虾啊都是它的美食。
蚊猎蝽
大蚊?竹节虫?还是螳螂?
它是一只蚊猎蝽!
别看蚊猎蝽“细胳膊细腿”的,
它的前足也是一对“螳螂刀”!
蚊猎蝽中的一些种类会躲在蜘蛛网上,
等到蜘蛛靠近自己,
就会迅速出击,抓住猎物!
来源:www.jungledragon.com
螳瘤蝽
螳瘤蝽的一对“螳螂刀”可以说是很有个性了,
一下子就能把它和其他放屁虫区分开来!
这么炫酷帅气的蝽,
进化出一对螳螂一样的捕捉足,
可是趋同演化的绝佳案例!
螳瘤蝽有了这么强大的一对“螳螂刀”,
自然不是当摆设的。
它们躲在花丛里,守株待兔,
等到猎物靠近时就用前足迅速地抓住,
猎物在前足的夹击下,挣脱不开。
螳瘤蝽再用它刺吸式口器刺入猎物体内,
饱餐一顿。
就连交配时,它们也会捕食昆虫呢!
进化出一对“螳螂刀”的昆虫远不止这些,
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有这样的特征呢?
留言分享吧!
>>>>
阅读涨姿势:
螳螂——长着笑脸,会打拳击,还是大圣的表亲?
魔花、幽灵、锥头、枯叶,全世界最奇葩的螳螂都在这里,好看还能养!
图片来源:Pinterest Google 图片出处见水印
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
本期小编:槑槑
阿卡狄亚推荐图书
《生命的故事》
适读人群 :3-10岁
当科学与艺术相遇,会发生什么事呢?
是玄妙精深的科学磨灭了艺术的美感?
还是诗意优美的艺术掩饰了科学的真实?
不,这都不是答案!
答案是——美丽的例外。
美妙的摄影集+真实客观的科学=自然科普摄影绘本
《生命的故事》就是这样一套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绘本。
★日本生态摄影专家联袂创作,近距离实地跟踪拍摄,用真实的画面展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魅力。
★中科院生物专家力荐,献给孩子童年的自然科普启蒙书。
★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!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特别推荐!
★图画书及昆虫学专家彭懿倾情翻译,以诗意的语言向孩子讲述生命诞生和成长之美。
★稀有珍贵的大画面写真摄影图栩栩如生,捕捉小生命独特而非凡的闪光点!
★故事书般的绘本!辅以延展性科普知识,小动物的成长过程一目了然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