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内蒙古,套马曾经是一项极具挑战又非常重要、不可或缺的工作。牧民对套马的工具——套马杆,怀有某种宗教般的崇敬之情。可以说,套马杆曾是蒙古族牧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,在牧民的放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如今,在锡林郭勒的草原上,激烈的套马活动已经演化为一种新兴的运动,套马杆的作用和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了吗?套马对面临退化威胁的草原马会带来什么影响?这些问题吸引了本文作者前去一探究竟……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,一名骑手手握套马杆,在奔驰中飞速套住了一匹马。他正试图收紧套马杆,制服这匹桀骜不驯的“套”中马。历史上,内蒙古的马匹资源极为丰富,性状优良。牧区人的衣食住行游乐等,都与马有着紧密联系。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,也是马文化底蕴深厚的主要地区。锡林郭勒盟还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过“中国马都”的荣誉称号。不过,由于马的用途锐减、养殖成本高、经济效益低等因素,牧民养马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,马的数量不断下降,种质资源也面临着退化的威胁。摄影/钢特木尔春天的草原上,冰雪消融,离牧草返青还有一个多月。枯草和裸露的土地从冰雪下显现,草原由银白色转变为土黄色。在大风把土地刮干之前,这种土黄还带着点潮湿,颜色比较深,等几场大风之后,大地的颜色就会变成发白的黄色。
4月,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乌珠穆沁草原上,接羊羔的季节已经到了尾声,草原上到处响彻着羊的“咩咩”叫声——母羊在找孩子,小羊也在喊妈妈。几个小伙子忙完了羊群的事情,开始互相打电话,相约去朝乐蒙家套马。这是今年第一次套马,大家都非常兴奋。